该病毒通过U盘传播,在硬盘与U盘的根目录下生成autorun.inf 和stesm.exe,且置为隐藏与系统属性,360杀毒被关闭,无法访问病毒安全相关的网站或论坛相应的版块,可能屏蔽了有关的关键字。
该病毒通过U盘传播,在硬盘与U盘的根目录下生成autorun.inf 和stesm.exe,且置为隐藏与系统属性,360杀毒被关闭,无法访问病毒安全相关的网站或论坛相应的版块,可能屏蔽了有关的关键字。
“没有找到dsound.dll”的提示,是由于病毒感染了系统文件dsound.dll,甚至还有Ddraw.dll文件,有的杀毒软件直接删除了被感染的dsound.dll和Ddraw.dll,导致某些应用程序运行时提示找不到文件而无法运行。dsound.dll用于支持Direct Sound声音特性,Ddraw.dll用于绘制多媒体应用程序的2D图形。
此版本的lpk.dll-usp10.dll感染病毒专杀工具是今年2月10日更新的,之所以试用,是因为最近似乎这种“usp10.dll”病毒又流行了,论坛上有看到有人求助这个问题,不明白为什么现在的杀毒软件杀不了这个“猫癣”病毒。此病毒有感染性,因此最好有专杀工具来检查修复。
昨天看到一个问题:每次开机启动时都有一个CMD窗口出现,然后IE主页就被修改,即篡改IE快捷方式的目标项,即使删除修复IE快捷方式,下次启动时同样会再次篡改。有人高人指点这是SuperRepair.dll的原因。
在电脑报论坛看到有人的IE主页被劫持,用金山急救箱就可以清除修复IE主页,不过还有一个症状,打开系统中的控制面板也会打开网页,虽然用急救箱可以使其恢复正常,但控制面板窗口的标题与地址栏上却显示“Internet Explorer”。
Conficker病毒,又名 Downup、Downandup、Downadup和 Kido ,是一种出现于2008年10月的计算机蠕虫病毒,针对Windows操作系统,利用其漏洞传播,因此为预防该病毒,首先必须打上MS08-067补丁。
olepro32.dll和DSOUND.dll这两个文件可能被360安全卫士等安全工具删除,不论是因为木马感染还是误删,丢失这两个文件或文件损坏,将导致应用程序无法找不到组件而未能启动。olepro32.dll和DSOUND.dll不一定是同时丢失或损坏,可能只是其中之一出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