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正文开始前,先唠点别的。国庆档的电影不知道有多少人看了,我倒是想去看《三国的星空》,可他们说主角是曹操,哪个熟悉三国的中国人愿意在大屏幕上看曹操得瑟,谁不是冲着葛亮虐曹和欺负江东鼠辈去的,老老实实把三国演义重新演绎一遍就够有人气的,易老师这是属于目标群体分析错误,电影属于艺术,艺术可以无脑站队,管他龙傲天还是柳如烟,不是写论文,要真相要事实,亏了。
02
回到电脑上,单位的大多数电脑看上去还是挺新的,没买几年,等上了WIN10和WIN11,马上那些装配机械硬盘或128G固态硬盘的、和低内存的那批产品就暴露出来了。所以我坚持WIN10和WIN11下的系统盘尽量分150G到200G或更多的空间,不过对于120G的固态硬盘,即使全划成C盘,也不够用,毕竟不是所有的软件以及它们的数据都能老老实实放到非系统盘去,就算没装到C盘,也可能把不断膨胀的数据缓存放在C,还可能在软件里没地可以调改,于是C盘红了。
对于C盘可用空间告警,而且已经没有多余无用的软件可以卸载的话,一般操作是先关休眠,管理员身份运行cmd,输入命令:powercfg -h off;然后转移页面文件,不让Windows在C盘建立虚拟内存;接着是修改环境变量,将临时文件夹改到其它盘,这样即使真的空间占满,你的系统还是能启动起来。
还可以修改系统桌面、文档、下载,甚至音乐、视频、图片这些系统文件夹的位置,把它们赶出C盘。还有人甚至关闭系统还原的保护,以此来腾出备份空间。这样一来,基本上能清出不少可用空间,够再撑一阵。
但是Windows往往不会在意这些举动,它仍然会继续灌满它觉得必须占有的地方,而你的一些软件也会继续往C盘存放数据,把你好意放在地上摩擦。然后C盘空间又爆红,那些所谓清理功能或清理软件不过是把缓存文件清理一下,临时回收一些空间,只要电脑还在使用,很快此类数据又会重新回来,和微信一样,每次清理缓存看着清理出10多G,只要它一天不卸载,清出的空间照样很快用满。
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使用mklink命令来创建链接,这种方法比较靠谱。准确的说,mklink相当于创建一个“快捷方式",实际存放的位置并不在“快捷方式”所在位置,它的用法如下:
mklink [ [/D] | [/H] | [/J] ] Link Target
Link就是要生成的链接文件,相当于“快捷方式”,Target就是实际文件夹所在位置。
命令参数简单的说下,有兴趣的可以去网上查:/H是链接文件的,这里就不细说了;我们主要操作的是文件夹:/J和/D,两个差不多,就是剪切时会有不同:/J创建的链接,如果被剪切到其它位置,相当把源文件夹(即实际存放的文件夹)中的内容给移到到新位置,于是原来的实际存放的文件夹被清空了(危险);/D创建的链接,如果剪切到新位置,相当于只把“快捷方式”移动到新位置,还是连接原来的存储文件夹,内容不变。
举个例子,比如我要把C盘下一个文件夹abc的内容移到D盘下,但由于某些原因,这个abc文件夹必须在C盘,这时我就先把abc文件夹整个剪切到D盘,并重命名为def(当然也可以不重命名,不改名的话,后面的命令也要按实际文件名修改),然后使用命令:
mklink /j c:\abc d:\def
参数大小写不影响,这样,abc文件夹就变成一个快捷方式,D盘下def文件夹是abc文件夹实际存放文件的位置,打开abc,就是打开def文件夹。注意,abc文件夹在上面的命令运行前不能存在,在命令执行后会自动创建的,所以前面操作是剪切到D盘,而不是复制,但def文件夹要事先存在,否则命令会找不到Target。如果要修改已建立的链接,可以删除link的文件夹,如上例中命令创建的abc,然后再重新运行命令建新链接。
建议在执行mklink前先查一下C盘占用空间比较大的文件夹是哪个,确认可不可以和需不需要这样迁移。可以用软件来查,比如Folder Size,网上有绿色版(下载时注意辨别安全,别中毒),它能把整个分区的所有文件夹的大小都列出来,让你更好识别哪个才是占据空间的大头。
另一个注意事项,对于Windows的系统文件夹,一般不建议用mklink迁移,虽然它们中的部分文件夹可以这样做,但微软担心改变位置后会影响以后的更新升级等操作,而象Windows、system32等重要的系统目录更不支持被mklink,因为在系统启动时这种链接并不生效。
>> 除非说明均为原创,如转载请注明来源于http://www.stormcn.cn/post/2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