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安全知识,电脑网络技术,手工杀毒方法,答疑解决笔记

导航

« 佳能iP1180取消墨水已用完提示转发:手机病毒的真相 »

LCD液晶十大谎言

谎言一:16:9真的比16:10好很多

  关于16:9与16:10液晶的争论已经持续很久了,简而言之,16:9 LCD的推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液晶面板厂商为了平衡自己的产能利益,满足了面板厂商的利润而推出的产物。至于全高清的卖点,更多是在面板厂商推出新规格LCD面板之后找出来的卖点而已。

  对于16:9 LCD而言,首先,其物理面积要比16:10的更小一些。同样是标称24英寸的LCD,16:9 LCD的实际面积为0.1588㎡,而16:10的实际面积则为0.167㎡,缩水了不少,而从视觉上来看,16:9 LCD相对要显得更长一些,而且实际显示面积也更小了。

  至于16:9的全高清卖点,对于很多用户来说确实挺吸引的,因为大家都被高清电视的黑边烦透了。但别指望用了16:9 LCD就可以消除所有的黑边,好莱坞最新的电影长宽比规格均为2.35:1(或者2.4:1),相当于16:7,因此即使是16:9的LCD,也一样会有黑边。(风言:虽然黑边会窄一点,但仍然存在)

  综合来说,16:9取代16:10的终极原因还是价格,尽管它相比16:10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提升,不过毕竟16:9时代为消费者来了更加实惠的价格,也为厂商提供了更大的利润空间,成为主流也是历史必然。

谎言二:动态对比度越高越好

  关于动态对比度是否实用的问题事实上从它出现开始就在被争论,直到现在仍然是不少显示器厂商主要的卖点之一。动态对比度也从最早的2000:1直线飙升到现在某些品牌的200W:1,甚至500W:1,参数的大幅进步再次把它推上了风口浪尖,那么动态对比度是否越高越好呢?

  而所谓的动态对比度,指的是液晶显示器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测得的对比度数值。很多厂商利用对背光灯管控制电路进行了改进,使其可以根据画面内容精密程度来动态调节背光灯管亮度,令到其全黑画面下最低显示亮度达到更低的水平,而随着LED背光的普及,亮度的控制变得越来越容易,这也是目前超高动态对比度出现的主要原因。而为了增加产品的吸引力,各大厂商纷纷在动态对比度上做文章,争相推出拥有更高动态对比度的产品,相信动态对比度的数值也一定会被不断刷新。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肯定动态对比度技术的优势,有助于将黑暗画面下的细节显现出来,在游戏以及电影中,由于黑暗的画面比较多,这时候配备动态对比度技术的LCD就可以将画面的层次感体现出来,将细节展示出来。但是在动态对比度是否越高越好这个问题上持保留态度,实际上超过10000:1的动态对比度在实际应用中并没有很大的区别,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动态对比度大小的区别确实不易看出来。

谎言三:灰阶响应时间越小越好

  以前LCD刚刚面世时,由于响应时间慢,其拖影的现象非常严重,文本应用还可以满足,一旦看电影或者是玩游戏,那就完全是惨不忍睹了。而当LCD发展至今,拖影问题已经基本被解决了。目前主流市场上的LCD,其响应时间普遍均为5ms与2ms。很多消费者在购买LCD时,就特别指定一定要2ms的,那么,响应时间是否越小越好呢?

  目前厂商所标称的响应时间,一般就是黑白响应时间以及灰阶响应时间(对于TN面板而言),所谓黑白响应时间是液晶显示器各像素点对输入信号反应的速度,即像素由暗转亮或由亮转暗所需要的时间,而标称值则基本以“黑—白—黑”全程响应时间作为标准。而相对黑白响应时间而言,目前很多产品都是采用了灰阶技术,所谓的灰阶响应时间表示液晶显示器从某一个灰阶到另一个灰阶之间变化所需要的时间,即液晶单元从一个角度转到另一个角度所需要的反应时间,体现了LCD各种彩色变化(即灰阶变化)的真实速度。这主要是由于在日常的应用中,多数屏幕内容不会只是黑白间的转换,而是五颜六色的多彩画面,或深浅不同的层次变化。

  而在消费者的购买过程中,很多商家就会利用消费者对于LCD响应时间的盲目追求,来吸引消费者购买一些高利润的产品,那么事实上,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响应时间呢?其实从理论的角度来看,由于人眼中存在“视觉残留”的现象,高速运动的画面在人脑中会形成短暂的印象,只要画面显示速度达到每秒24张,就不会有拖影的问题,而这个标准,反映到LCD的响应时间上,则是30MS,也就是说,任何一款LCD实际上都可以满足这个标准。但是由于厂商片面追求参数好看,基本都只用那个最优秀的灰阶响应时间来标识一台LCD的响应时间,也就是说,其只对某一灰阶有效,因此并不具备太高的参考意义,从这一点来看,大家完全可以不必太过在乎5MS与2MS灰阶响应时间的差距。

  因此综合而言,响应时间其实并非越快越好,大家在选购液晶显示器的时候,也不必太过于追求极速的响应时间。(风言:应该说目前大部分主流的液晶在响应时间上都能满足要求,除非是过份低端、缺斤少两的产品)

谎言四:HDMI、音频、DP接口一个都不能少

  随着液晶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DVI接口已经基本成为目前显示器的标配接口,不过依然有很多朋友对多接口多功能液晶趋之若鹜,盲目追求大而全,什么功能接口都要带上,完全不考虑自己的实际用途。首先在并不是说大而全的液晶不好,只是过分追求而全然不考虑自身的实际使用情况就完全没有必要了。数不过来的接口你又能用上几种?

  目前市场里面依然有很多采用多路输入方案的液晶显示器。除了色差,S-Video等常规接口,很多产品还搭载了HDMI,甚至DisplayPort也闪亮登场。且不论DP一统江湖尚需多久,但说HDMI这种接口的认证费用就有数美元,解码芯片加上接口插件,显示器生产成本上升了近百元!而26、27甚至是28英寸液晶,其分辨率依然是1920x1200,传统的DVI决不会影响显示效果,何必换用HDMI?很多消费者认为HDMI、DP是未来趋势,不过可能真要到了这些接口用得到的时候,您的显示器恐怕也到寿命极限,该买新的了,再换不迟。

  甚至可以联想一下,一些集成音箱、声卡、摄像头的液晶是否也是画蛇添足呢?还有具有电视功能的液晶,功能“二合一”的结果是两样都干不好。单独购买音箱声卡摄像头甚至电视盒,总共成本一定比这些多合一的显示器划算,效果也要更为出色,为什么买这些鸡肋功能众多的产品?所以,选择液晶产品还要从自己的应用角度出发,做到物尽其用最好。(风言:想想还有多少人还在用VGA接口)

谎言五:可视角度就是真实可视范围

  目前LCD的主流依然是采用TN面板的产品,TN面板虽然价格低廉,但是其硬伤就是可视角度较小,时下一些TN面板的LCD的可视角度标称值都达到了170度(垂直/水平),但是事实上,用户只需要从两侧及上下的不同角度观察液晶画面,就能发现,这些所谓具备170度可视角度的产品,当角度范围超过了150度时,LCD已经明显偏色,虽然还是可以看到LCD上的内容,但是已经严重失真。那么为何厂商依然会标出这么高的可视角度呢?

  由于液晶显示器属于背光型显示器件,其发出的光由液晶模块背后的背光灯提供,而液晶主要是靠控制液晶体的偏转角度来“开关”画面,这必然导致液晶显示器只有一个最佳的欣赏角度正视。当用户从其他角度观看时,由于背光可以穿透旁边的像素而进入人眼,所以会造成颜色的失真。对于厂商而言,各个厂商对可视角度的测量方法并不同,在不同测量方式下,可视角度的标称值也不同,另外,厂商对可视的标准定义也不同,一些厂商是允许偏色达到60%,依然算在可视范围之内,因此,可视角度这个参数对于LCD来说,仅仅就是一个参数数值,并没有太大的参考问题。

  对于消费者而言,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看样机,不要相信厂商标称的可视角度,在购买时实际看看产品的可视角度如何,眼见为实。

谎言六:选一线大牌液晶就一定最好

  有很多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在选购的时候过分迷信一线品牌的产品,不能说选择一线大厂的产品不好,只是相比于二线品牌在性价比上毫无优势,比如,同样的配置一线的就要贵上几百元,难道真的是产品本身的成本就差那么多吗?

  同规格下某些一线品牌的产品性能与设计并不一定高于二线甚至三线品牌的产品,在液晶选购上也要做到只选对的,不选贵的。

  在中高端产品上选择一线大厂的产品确实无可厚非,因为一线的外观设计、电路设计、用料等确实是有其特别之处的,再加上最新技术也都使用在高端的机器上,非常值得购买。而在超低价入门级产品的选择上就不要局限于少数几个一线大厂的产品,因为在入门级定位上它和二线品牌的做工差距很小,完全可以选择性能更强,价格更便宜的二线产品。

谎言七:色域NTSC值越大越好

  大多数消费者在挑选液晶显示器的时候,总是希望选择色彩表现好的,其实一台显示器的色彩是否丰富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是色域范围,这也是各大厂商纷纷推出所谓的广色域LCD的主要原因,很多消费者也因此进入了追求更高色域值的热潮之中。那么,是不是色域NTSC值越大越好呢?

  对于彩色显示器而言,其都是基于三原色成像,显示器所呈现的色彩都是三原色的部分集合,但是并没有办法表达出可见光的所有颜色,而色域值,代表的就是显示器所能呈现的色彩范围。色域范围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一种色彩的明暗,饱和度以及色相的表现范围。单独而言,色域越大,显示屏幕上所能表现的一种颜色的程度越丰富,色彩也就越艳丽。

  支持色域NTSC值越大越好的观点就认为,液晶显示器的色域值越大,代表其可以显示的颜色就更加丰富,色彩也就越艳丽。目前主流液晶显示器也在往更大的色域范围的方向靠近,广色域必须是大势所趋。

  而反对色域NTSC值越大越好的观点就认为,在实际的应用中,不少广色域的液晶显示器都给人以颜色偏假的感觉,部分产品更是出现了颜色过饱和的情况,往往白色的颜色会显得红光满面,令人看了非常不舒服。

  对于色域值是否越大越好的观点,笔者就持保留态度,目前业内对色域还存在着不少的误解。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色域值越大,仅仅是代表色彩广,而不是代表色彩多。所以,就笔者的观点而言,色域值并非越大越好。

谎言八:面板好就行 其他都不重要

  一些消费者在选购液晶显示器的时候,都会注意LCD采用的是什么面板,认为LCD所采用的面板决定一切,面板性能强,LCD自然也不会差。而采用同一型号面板的LCD,其性能表现肯定也不会有太大的不同。对于这种理论,我们可以归结为液晶显示器=面板+模具论,也就是说,LCD仅仅就是液晶面板加上外观模具,其成本的区别就在于其采用的模具的用料以及工艺。但是,LCD是否就真的只是面板+模具呢?采用同一型号面板的LCD,其性能表现是否就没有差别呢?

  事实上,在面板+模具之外,还有很多因素影响到LCD的因素,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元素就是控制IC。两款LCD,可能采用的面板型号是一样的,外观模具也相差不多,但是由于控制IC不同,其显示效果就会明显有区别。还原色彩更加准确的控制IC,可以令LCD的显示效果更加出彩。比如一些专业级别的LCD,其控制IC内部配备12bit LUT,能够从约686亿种颜色中筛选出10亿种最佳颜色,在还原物体的色彩上更加准确。色彩由驱动芯片决定,而非面板决定。

  除此之外,在LCD的调节菜单方面,对LCD的实际表现的影响也非常明显。最简单的比如情景模式的应用,很多LCD上都拥有“文本、视频、游戏”等情景模式的预置,但是有些LCD调节到相应的情景模式之后,并不能给用户很舒服的感觉。这里就可以看出LCD厂商在软件、驱动研发方面的实力。

  因此,液晶显示器绝对不仅仅是面板+模具,单凭面板来厘定LCD好坏的标准是不可取的。

谎言九:没有高端显卡就不要配大屏

  随着大屏液晶的价格越来越低,不少主流消费者而言也有了换24吋以上大屏的打算,但是,在这个时候,一些声音却显得不是特别协调:搭配24英寸以上的宽屏LCD一定需要独立显卡,如果用主流的集成平台来搭配大屏LCD,那么根本就是乱搭配,集成显卡根本无法支持大屏LCD。

  事实上,集成平台并不是不能支持大屏LCD,目前主流的集成平台G43、780G全部可以支持1920*1080分辨率的大屏LCD,并不存在不支持问题。所谓的不支持,是指用集成平台搭配大屏LCD,在高分辨率下根本完不了3D游戏的问题。不过需要指出的是,集成平台在19英寸宽屏LCD 1440*900的分辨率下,也基本是玩不了大型3D游戏的,这是集成显示核心的性能瓶颈。只是在1920*1080分辨率下会更加突出而已。

  玩不了大型3D游戏,并不代表玩不了游戏,比如一些经典的游戏都可以玩。至于高清视频方面,由于目前主流CPU的性能都非常不错,可以分担高清解码的压力,而且集成显示核心的性能也不弱,因此,只要用户不要太BT,又要一边看高清视频,还得开着BT,同时在压缩视频,单纯的欣赏高清视频是完全没有问题的。(风言:即使是很早期的独立或集成显卡也能支持一定的大屏,何况最是近几年的产品)

谎言十:功耗越低越节能 越绿色

  目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购买液晶显示器时都会更加注重产品的环保节能性能。而不少厂商也是大打节能环保牌,近期最为流行的就是低功耗的液晶显示器。但是,这些所谓标榜节能的LCD,是否是真的能做到“节能不节质”呢?

  从目前厂商力推的节能LCD的原理来看,主流的节能LCD主要是通过降低液晶显示器亮度,以及控制其待机功耗来达到节能目的。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达到降低功耗的作用,但是,这并不表示这些产品都是节能的。

  首先,不少节能LCD的标准亮度均为250流明,均低于主流LCD 300流明的标准,大家知道,LCD的亮度越高,其耗电自然也就是越高,当其亮度完全为0的时候,也就是其耗电最小的时候。事实上,LCD的亮度是可以由用户自己调节的,只要把亮度调低了,也一样可以达到降低功耗的效果。这样实际比这些所谓节能的LCD更加方便,因为后者已经把最高亮度设置成为了250流明,当用户在欣赏高清视频、玩游戏时,往往需要更高的LCD亮度,但是250流明无疑会造成制约。另外,一些产品更是通过减少灯管的数量,提高灯管的亮度来达能降低功耗的目的,这样会令灯管的寿命大大降低。

  第二,一些LCD厂商会在待机功耗上做文章,所谓的待机,就是没有输入信号时LCD的状态,目前主流LCD的待机功耗是不高于2W,而以节能自居的LCD的待机功耗则可以达到不足1W甚至更低,看起来当然更节能呢。但是这些产品往往忽视一个细节,对于家庭用户而言,谁会吃饱了没事做,在不用电脑的时候,让显示器待机呢?往往都是关机的时候直接把电源也关了,何来的待机功耗呢,这样更加环保。当然了,对于网吧,单位这些集体用户来说,减少待机功耗在一定特定应用下还是有意义的。(风言:要节能,自己动手调低亮度,保护眼睛,也保护显示器,还环保)

来源于:it168.com


>> 除非说明均为原创,如转载请注明来源于http://www.stormcn.cn/post/446.html

发表评论(无须注册,所有评论在审核通过后显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

最新发表

最新评论及回复

本站出现的所有广告均不代表本人及本站观点立场 | 关于我 | 网站地图 | 联系邮箱 |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8-2020 www.storm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Z-Blog.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133号